桂枝—白芍的临床应用
发布时间:2025-02-01 本文来源:


桂枝—白芍出自医圣张仲景《伤寒论》第一方桂枝汤,为和剂之祖,《医宗金鉴》言:“此为仲景方之冠,乃解肌发汗、调和营卫第一方也”。由其化裁成方者很多,如小建中汤、桂枝加葛根汤、桂枝加桂汤、黄芪桂枝五物汤、柴胡桂枝汤等。

  桂枝辛、甘,温,归肺、心、肾、肝经,功效发汗解肌、温通经脉、助阳化气;白芍甘、酸,微寒,归肝、脾经,功效养血敛阴、柔肝止痛、平抑肝阳。二药相配,一阴一阳,散中有收,外可调和营卫,内可调和肝脾、调和气血,甚则调和阴阳。桂枝、白芍的比例决定了其药效走向,如桂枝汤中桂枝、白芍比例为1:1,主要起解肌发表、调和营卫之功,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。小建中汤为桂枝汤倍芍药加饴糖组成,其桂芍比例为1:2,主要起温中补虚、和里缓急之功,主治中焦虚寒、肝脾失和证。再如桂枝加桂汤,在桂枝汤的基础上加桂枝2两,其桂芍比例为5:3,功用为温通心阳、平冲降逆,主治心阳不足、寒水凌心之奔豚证;此处以大剂量桂枝温通心阳,平太阳寒水之冲气上逆。

黄教授临床上常用黄芪建中汤,即在小建中汤基础上加黄芪以增强补气健脾之力,主治中焦气血阴阳俱虚证,多用于治疗以虚寒腹痛为主的慢性胃炎、功能性腹痛患者,以及阳虚发热者。《金匮要略》言:“虚劳里急,悸,衄,腹中痛,梦失精,四肢酸疼,手足烦热,咽干口燥,小建中汤主之”。我们都清楚小建中汤可以治疗虚劳、虚寒腹痛,对于治疗手足烦热,咽干口燥等阳虚发热症状却不甚了了,所谓“阳虚发热,症似白虎”就是来源于此。脾胃虚寒,中阳不足,气血化生乏源,以致阴血津液亏虚,则虚热内生,出现衄、手足烦热、咽干口燥等症状,这就是阳虚发热。在临床上,明确方剂的适应症很重要。


上一条:茯苓—桂枝的临床应用 下一条:延胡索—川楝子的临床应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