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、扩心病
发布时间:2021-05-17 本文来源:黄元御和杨震工作室发布

曹某,男,37岁,陕西阎良人。

初诊:2016年10月20日以“胸闷、气短1月,心悸、夜间呼吸困难10余天”为主诉就诊。患者原为搏击运动教练,1个月前运动后(搏击)出现胸闷、气短,在当地医院诊治,诊为心包积液、扩心病,EF30%,治疗未好转。10天前出现心悸、夜间呼吸困难。在某军医院住院,诊断为1.扩张型心肌病2.动脉粥样硬化3.高甘油三酯血症4.高尿酸血症5.轻度脂肪肝6.前列腺增生7.前列腺囊肿。建议心脏移植,因患者家属不愿做换心术而特求中医诊治。昨日测血压96/70mmHg。辅助检查:血:Pro-BNP:568.3,心脏B超示全心扩大(左心房38,右心房42,右心室23,左心室(前后46/59,左右42/48,长径74/86mm),左室各壁运动搏幅减低,肺动脉高压,左室收缩功能减低,心包积液,二、三尖瓣,主动脉瓣少中量反流,肺动脉瓣少量反流,EF30%。颈部超声:右侧颈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,左侧颈总动脉内膜欠光滑。腹部B超:脂肪肝。现症:大便先干后稀,舌边尖红,苔黄腻,脉沉细弦弱涩,双手肝掌。中医诊断:1.胸痹真心痛(扩心)心阳不振,痰浊痹阻2.血浊证(高脂血症)湿热阻滞,运化失常3.肝疳4.肾着证。向家属交代病情,注意防止猝死,注意保持情绪平稳,戒酒。紧急情况及时就医。中药以红参生脉散合炙甘草汤、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减:

红参12g 麦冬15g 五味子15g 炙甘草20g

桂枝15g 生地15g 阿胶6g(烊化)大枣10枚

三七粉3g(冲服)甘松15g 炒枣仁20g柏子仁20g

火麻仁10g全瓜蒌15g 薤白12g 法半夏12g

7剂,水煎服。

前三天每四小时服1次,24小时服三剂,若好转,三日后改为每日2剂,一周后改为一日1剂。

二诊:2016年10月27日,患者诉左胸心前区发痒,左肩背不适,未再出现呼吸困难,吃饭走路急时出汗,大便偏干,痰多,白色,心慌减轻,阵发性心悸减少。舌紫边尖红,苔白腻中间微黄,络脉红紫,脉沉弱弦涩。 上方加浙贝15g 、百合20g、灵芝30g,14剂,水煎服,日1剂。

三诊:2016年11月10日,时有心前区发痒,左肩背不适,牵扯左上肢不适,无气短,阵发性心悸,1天发作4-5次,持续1分钟左右,饭后吐咖啡色痰,自觉呼吸顺畅,大便时干时稀,喝药时大便稀。舌紫,舌边尖红,苔白腻微黄,脉沉弱伏涩,关大。动态心电图(2016-11-07):心率减速,力数值为8.0629,ST-T改变。 血压:114/74mmHg。红参生脉散合炙甘草汤加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冠心Ⅱ号加减:

红参12g 麦冬15g 五味子15g 炙甘草15g

赤芍12g 丹参15g 赤芍12g 浙贝15g

款冬花20g 瓜蒌30g 薤白30g 肉桂8g

黄连8g 炒枣仁20g 柏子仁30g 百合20g

灵芝30g 桉叶6g 三七粉3g(冲服)桂枝15g

麻仁10g

14剂,水煎服,日1剂。

四诊:2016年11月24日,患者病情稳定,心前区发痒消失,每天有1-2次心悸,背部不适及左上肢不适消失。前2天出现肠鸣、大便稀,日1-2次,入睡困难,有时凌晨2-3点才入睡,痰减少(周吐2次咖啡色痰)。舌紫,边尖红,苔黄腻,舌下络脉根部粗,脉沉弱,关弦,左寸涩。继服上方。

2016年12月22日,患者病情稳定,继服上方1月,胸前区不适已完全消失,行走1公里足底局部疼痛,大便日1行。舌边紫红,苔黄厚腻,舌下络脉粗紫,脉沉细涩弱伏。今日在某医院复查B超:左心房37,右心房38,右心室22,左心室(前后46/59,左右42/48,长径71/79mm),EF35%。提示:左室大,左室壁搏幅减低,左室收缩功能减低,主动脉瓣返流(中量),三尖瓣返流(少量),二尖瓣返流(少量)。血:Pro-BNP386,心电图:Ⅰ、Ⅱ、Ⅲ、aVF平坦,T波改变,左室高电压。中药:红参三才汤+炙甘草汤(麻仁20g 桂枝15g 甘草15g)+桃红四物汤加炒枣仁20g 甘松12g、降香 2g 、瓜蒌30g、薤白30g、砂仁8g(后下)、 三七粉3g(冲服)、 炒山药15g、炒神曲15g 、柏子仁15g。14剂。

2017年1月15日,患者左侧胸背部有不定点胀滞不舒感,心衰指标:63,心肌酶谱无异常,可轻松上至6楼,无气短,眠差,有时入睡困难,二便调。舌红淡紫,苔白腻微黄,舌下络脉稍粗,脉沉弦弱涩。方药:继上方去神曲、山楂+四逆散+洋参生脉散,14剂。

2017年4月6日,患者病情稳定,守上方治疗3月,偶有心慌、气短,与活动无关。舌淡紫,苔薄腻微黄,脉沉细弦弱涩。

复查心肌酶谱及B型尿钠肽无明显异常。心脏B超:左室大,左房37,右房31,右室24,左室(43/57、40/50、74/84),D22%,EF47%;左室运动搏幅略减低,左室舒张功能减低,收缩功能基本正常。三、二尖瓣少量返流,主动脉瓣少中量返流。心电图提示轻度供血不足。四逆散+冠心Ⅱ号+桃红四物汤+炙甘草汤(去阿胶)加瓜蒌30g、薤白30g、柏子仁15g、三七粉3g 、甘松12g、丹参20g。

患者继续坚持治疗半年,EF 68%,左室(43/57,40/50,71/65),血:Pro-BNP386正常。患者能正常工作、生活,每天晚上行走约2公里,行走后舒适,纳可,大便调。2018年12月随访,患者一切正常。

按语:患者诊断为扩心病,心脏超声EF值仅30%,已被建议前往外科联系心脏移植事宜。因种种原因,患者最终未接受心脏移植,而用中药治疗。治疗2月,EF值由30%上升至38%,治疗5月余上升至47%,治疗半年上升至58%,治疗1年上升至68%,且心脏明显缩小,Pro-BNP已三次正常。症状基本消失。

患者胸闷、气短、平卧困难,属中医胸痹之病,苔薄腻,脉沉细弱涩,苔腻为内有湿热之征,气虚水湿运行不利,湿停日久郁而化热。脉沉,病位在里,脉细弱为气虚,阳气不足之征,弦脉为木象脉,木在脏为肝,脉涩而无力为脉道不通、精亏血少之征,故其病机为心阳不振,痰瘀阻滞。朱丹溪在《格致余论》中提出的“相火论”云:“凡动皆属于火”,“彼五火之动皆中节,相火惟有裨补造化,以为生生不息之运用耳”故亦丹溪之相火理论,由此可以看出该病为心之君相之火不足,造化无权。黄元御重视气机,认为:“人之六气,不病则不变,凡一经病,则一经之气见。”“手厥阴,火也,木气畅遂,则厥阴心主从令而化风,木气抑郁,则厥阴心主自现其本气。”肝脾肾左升,心胆胃右降,故该病总于相火、气机相关,木气不畅,心阳虚弱,升降失职。治疗重点亦在补不足之相火,调郁滞之气机。

方用生脉散加炙甘草汤加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冠心Ⅱ号方化裁。生脉散用红参、麦冬、五味子一补一润一敛,益气养阴,使气复津生,气充脉复,《医方集解》云:“人有将死脉者,复此能复生之,其功甚大。”

《伤寒论》中炙甘草汤亦名复脉汤。可益气滋阴,通阳复脉。“伤寒脉结代,心动悸,炙甘草汤主之”“此方以炙甘草为君,故名炙甘草汤。又能使脉复续,故又名复脉汤。甘草生可泻心下之痞,熟能补中气之虚,故以为君。”“宣通百脉,流行血气,则经络自然流贯矣。”黄元御认为:《伤寒论》炙甘草汤“治少阳伤寒,脉结代,心动悸者。以少阳甲木化气于相火,其经自头走足,循胃口而下两胁,病则经气上逆,冲逼戊土,胃口填塞,碍厥阴风木升达之路,木郁风作,是以心下悸动。其动在胃之大络,虚里之分,正当心下。经络壅塞,营血不得畅流,相火升炎,经络渐而燥涩,是以经脉结代。相火上燔,必刑辛金,甲木上郁,必克戊土,土金俱负,则病转阳明,而中气伤矣。甲木之升,缘胃气上逆,胃土之逆,缘中气之虚。参、甘、大枣,益胃气而补脾精,胶、地、麻仁,滋经脉而泽枯槁,姜、桂,行营血之瘀涩,麦冬清肺家之燥热也。”“君相火炎,宫城不清,是以心烦”可见该病病机为少阳甲木化气于相火,木郁风作,法当调其气机,平其相火。炙甘草正可补心之“体”。

瓜蒌薤白半夏汤出自《金匮要略》。治“胸痛不得卧”,具有行气解郁,通阳散结,祛痰宽胸之功效。“君以薤白,滑利通阳;臣以栝蒌实,润下通阴”,“加半夏一味,和胃而通阴阳”。

冠心Ⅱ号由川芎、赤芍、红花、降香、丹参等组成,是上世纪70年代北京市防治冠心病协作组拟定的治疗“胸痹”、“心痛”的代表方。可活血化瘀,通络止痛。上方合用,共奏振奋心阳,温通宣痹,活血利水之效。

该病例表明了运用相火学说、使用经典处方、理清气机升降、分清体用、准确辨证论治的治疗思路。只要认识明确,中医国粹能有效地参与到急危重症的救治中。

上一条:20、儿童抽动症 下一条:18、脂肪肝